诗词起名 2019年5月19日,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的政府大厅内,一个四十来岁的女子激动地拉着一个公职人员说话。 女子穿着一件灰色的碎花连衣裙,两鬓有些许的白发,眼角通红,手里还拿着好几份资料。 “你看看,我没有骗你,我当时真的考上了的,但是却没有被录用。”女子把资料递给对方。 “我明明考过了的!我原本应该是一名干部,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这么落魄!我的人生被偷走了!你们要还我一个公道。”女子的声音越来越大。 这名女子是谁?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件事情有没有得到解决呢? 意外发现23年前的考试真相 2016年年底,一个名叫王英的女子来到了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的石燕桥镇政府。 她来镇政府的目的只有一个,要求她以前所在的单位帮她补缴养老保险。 在2014年之前,王英一直承包了石燕桥镇农技站的一个门市,也算是农技站的一名“员工”。 但是在2014年之后,王英没有继续承包门市,而是跟丈夫一起开了一家小饭馆。 因为她并不算是农技站的正式员工,所以单位以前并没有给王英买养老保险。 后来四川省人社厅出台了一份新的文件,王英根据文件发现自己又符合单位购买养老保险的标准了。 之后,她就来到了镇政府,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据王英后来说,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工作人员要求她提供工资表和当时工作的记账凭证。 为了早点解决养老保险的事情,王英立马就去联系相关人员,寻找她之前的档案。 但无奈的是,无论她怎么寻找,石燕桥镇上都没有她的档案。 于是,王英只能来到了农技站所属的农业部门,查找以前的账目往来。 但巧合的是,这些账目也离奇地消失了踪影。 王英想到自己曾经在1997年参加过一场由当时的隆昌县举办的乡镇农技干部招聘考试,就想用考试的材料来当作补缴的证明。 当天下午,王英赶往隆昌市人社局,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档案。 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份档案竟然让王英发现了一个埋藏二十多年的秘密。 这份档案显示,王英当时在乡镇农技干部招聘考试中取得了第12名的好成绩,已经达到了录取的标准,但是却没有被录用。 据王英自己说,她从1994年7月开始就在农技站的门市里上班了。 1997年9月份的时候,隆昌县发布公告要招聘16名乡镇农技干部,考试时间就定在11月23日。 公告上还说明,这次考试是完全按分数录取,只要考试成绩在前16名之内,就可以获得资格。 如果这16名考生顺利地通过了之后的政审、体检等项目的话,就可以成为政府的一名公职人员。 王英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激动,一边经营着门市,一边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来为考试做准备。 每天晚上门市关门,王英回家还会点灯熬油地复习,就是为了一举成功。 王英把买来的所有参考书都复习了好几遍,也对这场考试充满了信心。 王英称,考试结束之后她并没有关注自己的成绩,只是没多久就有人让她前去体检。 但是,在体检的当天,又有一个人前来通知她,不用去体检了。 “考试成绩应该有公示出来的,但当时门市上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我就没有去看。”王英后来回忆说。 因为没有时间去看考试成绩,所以王英并不知道自己考了12名,达到了录取的资格。 在她得知自己不用去体检的时候,王英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考上,也就没有关注后续的事情了。 直到2016年年底,王英才从档案中得知自己考了第12名,只是没有被录用。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王英搜集了各种证据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重新补录,并为她补缴养老保险。 因为害怕自己的诉求被忽视,王英还联系了当地的媒体,想要借助公众的力量监督这件事情的进展。 很快地,这一事情就在石燕桥小镇上引起了轰动,很多人都同情王英的遭遇,要求政府必须给她一个交代。 反转:考试时不符合报考条件 相关部门立马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很快得出了结果。 王英当年的确考了第12名,但是成绩公布不久,就有人悄悄来举报,说她不符合报考的条件。 “考生必须从事农技工作三年以上”,这是王英参加的那场考试的硬性报考条件。 而政府接到的举报是,王英只工作了两年之久,不符合报考条件。 当时,隆昌县的相关部门进行了联合调查,发现王英确实不符合“工作三年以上”的条件,所以就没有录用她。 王英非常不满意这样的解释,“调查的时候都没有人通知我,我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也没有人听我辩解过。” 不仅如此,王英对于自己当时没有工作满三年的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 她说,她1994年7月份的时候从县城里的高中毕业,然后就在农技站所属的门市里上班了。 当时,门市上的名义负责人是她姐姐,但其实工作的是她。 因为她姐姐想参加第二年的内江市农业学校考试,没有时间工作,于是就让刚毕业的王英去帮忙。 王英和姐姐当时还特地去找了分管农业部门的副镇长,得到了他的口头同意。 “副镇长说可以先让我代替姐姐去门市上上班,以前口头约定都是作数的。”王英回忆说。 王英的这一番话也得到了已经在石燕桥政府上班的王芳(化名)的证实。 “1995年9月份的时候我就去农校读书了,这个是可以查到档案的,在那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主要都是我妹妹在管理门市上的事情。” 而且,王英还说,在考试之前,她还给隆昌县人事局提供了一份证明书,证明自己的工作年限符合要求。 这份证明上是当时的石燕桥镇镇长唐友德(化名)亲笔写的,还盖了镇党委的印章。 王英去人事局找过这份证明,但是没有找到。 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却突然在房间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份复印件。 这份复印件说王英在1994年7月份的时候就参加了工作,所以符合报考的要求。 这份证明不仅有党委的印章,还有镇长唐友德的签名。 “这些资料都可以证明我考试的时候已经工作了三年的时间,符合要求了。” 但是,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却显示,王英是在1995年9月份才在农技站的门市里上班的。 之后不久,王英又出具了一份相关证明,这份证明落款处有三个当年在石燕桥镇团委工作的人的亲笔签名。 这份证明的落款时间是在2017年7月12日,据王英说,她当时写这份证明的目的是为了买保险。 这种种证据都仿佛在证明王英当年已经达到了招录的条件,她没有被录用是另有隐情,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疑云:证明人无法证明 当一直在跟踪此事的记者去采访这三个证明人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并不像王英所说的那么信誓旦旦。 三个证明人中,有一个已经在2017年的下半年因病去世。 另外一个赖姓证明人在记者的电话采访中则表示,“不清楚此事,有问题问单位。” 而另一位王姓采访人则表示,王英让他们签字的时候是说买保险的时候需要用到,所以并没有仔细看证明内容就签了字。 “事情过了这么多年了,我已经记不清她是在哪一年来门市上班的了。”王先生在采访中说道。 而后,记者又去找到了曾经同意王英去本市工作的石燕桥镇前镇长唐友德。 但不幸的是,唐友德由于年纪太大,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根本没办法给王英作证。 不久之后,王英又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农技站的职工工资表,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996年到2011年。 据王英说,这份表是当年跟她一起考试的一个朋友送给她的。 但后来经过鉴定却发现,虽然盖的章是真的,但是这份工资表的内容却是假的,农技站从来没有给王英发过工资。 “我们承包了农技站的门市,在门市里卖东西赚钱,的确没有领到过工资。”王英非常坦诚。 “但不管这份工资表是不是真的,都能够证明我是农技站的员工,在1996年的时候就开始上班了。” 之后,隆昌市人社局再次对王英所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但得到的结果还是她不符合报考条件。 据当年去核实王英工作年限的调查人员反馈,当时去门市找过王英,也把调查结果告知过她本人。 “自己参加了一场考试,考试结果出来之后没有不去查看的道理。” “就算再忙,下班后也有时间去看结果,而且她的家人也可以帮忙查看,更别说她的父亲还是大队书记,没有不关心女儿前途的道理。”一个人社局的工作人员说道。 经过调查,王英是在1995年9月份由当时的副镇长口头批准她前去接姐姐的班的。 据工作人员猜测,王英家当时可能和镇上的某个领导走得比较近,所以领导才给她盖了章,让她前去考试。 但是考试结果出来之后,立马就有人发现了端倪,于是就把她举报了。 王英对这样的结果非常不满意,多次申请复查,也曾经上访过,但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王英非常不满意,坚称自己是在1994年7月份就去农技站所属的门市上班了。 但是,她无法提供具有法律效益的证明,也没有充分的人证来证实,此事因此陷入了僵局。 2018年上半年,王英多次去石燕桥镇镇政府投诉,也曾去隆昌市政府举报过。 因为一直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王英行事越来越激动,后来甚至在政府大厅中当众闹事,严重违反了社会秩序。 相关人员忍无可忍,只能选择报警,民警把王英带去派出所进行了思想教育。 时至今日,依旧愤愤不平 时至今日,王英提起当初的事情的时候依旧愤愤不平。她经常跟前来饭店吃饭的顾客抱怨。 本来,她和丈夫开的小饭馆因为味道和价格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很多的顾客,生意着实不错。 但后来王英一有时间就会跟前来吃饭的顾客抱怨,还想让对方跟她一起去上访。 这些顾客本来非常同情王英的遭遇,一直为她出谋划策。 但渐渐地,这些事情听多了之后,他们就不耐烦了,劝说王英相信政府的决策。 这些好心的劝诫激怒了王英,王英直接在饭店里和顾客们吵了起来。 渐渐地,顾客们都不再光顾王英家的饭店了。 王英的丈夫想了很多的办法挽救饭店的生意,但都无济于事,最终在2021年的时候转租了出去。 之后,丈夫带着王英回了农村老家,过起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4月7日那天,王英以前的朋友来农村看望她,王英又再次提起了考试未被录用的事情。 朋友劝慰她,“事情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你也该放宽心了,这件事情就当作不知道吧。” 这几年,因为王英的抱怨,很多人都与她断了来往,只有这一个朋友还会时常来看望她。 “你多珍惜珍惜眼前的日子,你儿子都找到工作,女儿也即将大学毕业,再过几年,你就要当奶奶了,不要纠结过去的事情了。” 王英没有把朋友的话听进去,仿佛魔怔了一般地喃喃自语着。 王英的丈夫觉得妻子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对劲,再这样下去可能就会变得不正常。 于是,他告诉王英的朋友,等过段时间,把地里的农活处理好了,他会带着王英出门散散心。 “多出去走走,带她四处旅游,多体验体验不同的风景,可能她就会自己想通了。”王英的丈夫对这位朋友说。 希望王英能够早日放下心结,乐观积极地开始新的生活。 -完-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